本土文化与初中道法课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 ——基于扬州运河文化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实践
DOI:
https://doi.org/10.71411/jyyjx.2025.v1i1.114关键词:
运河文化, 同向同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思政课摘要
本土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课重要的教育资源,与思政教育具有同向同行的可能性和现实意义。以扬州大运河文化为切入点,将扬州本土文化资源“活化”并有机融入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中,助推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推动力。推动二者同向同行,应着眼于:提高思政教师对本土资源合理开发和创造性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以破除二者同向同行的“门槛”;结合实际构建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从目标、内容等维度出发推动二者同向同行落地生根;科技赋能助推科学的管理和评价反馈体系建设,为二者同向同行提供制度保障。
下載
尚未有下載數據。
下载
已出版
2025-06-16
期次
栏目
思政与德育
许可证
版权 (c) 2025 梁添骏 (作者)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如何引用
本土文化与初中道法课同向同行的内在逻辑、现实问题与实现路径 ——基于扬州运河文化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实践. (2025). 教育与教法, 1(1), 91-95. https://doi.org/10.71411/jyyjx.2025.v1i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