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期第1卷

					查看 2025年第三期第1卷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文明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亟需跨学科视野的深度整合。法学研究不仅关乎规范体系的构建,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党史研究及社会工作等领域存在深刻互动。当前,数字化转型、全球化治理与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正推动法学理论的内涵延展与方法论革新。本专题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聚焦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前沿议题,探索多元学科视角下法治文明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发展路径。

     收稿公告:收稿公告

已出版: 2025-08-24

法学

  • 行政强制医疗程序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护路径完善

    汪阅, 崔佩玉 (作者)
    1-7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44
  • 比较法视角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侵权认定的本土化构建

    林立栩, 李锐晴 (作者)
    8-15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57
  • 新时代高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郭文慧 (作者)
    16-22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66
  • 人文经济学视域下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影响因素与导向原则

    邱晓佩 (作者)
    23-30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389

教育与体育

  • 从“伪分层”到“智适应” :三层四维架构下初中英语差异教学革新

    聂慧 (作者)
    31-40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168
  • 高校精准思政工作中学生数字画像的构建逻辑与理论框架

    任阳 (作者)
    41-48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18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转向的三重向度

    连桐 (作者)
    49-54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60
  • 校企合作模式下人工智能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以泰迪智能科技与高校合作为例

    周钰淮, 马雷猛, 朱紫健 (作者)
    55-62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69

艺术

  • 植物染教学中的色彩理论与实践

    彭林, 沈欣雅, 张倩 (作者)
    63-68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235
  • 元宇宙在岭南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潘雨沛 (作者)
    69-72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390
  • 传统与现代的重奏:中国音乐剧《蝶变》在跨文化舞台上的美学嬗变

    林檎 (作者)
    78-81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99

经济与管理

  •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否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何镔江 (作者)
    82-86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503
  • 灵活用工背景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杨妙玲 (作者)
    78-81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507

文学与新传

  • 浅析新黄色新闻对新闻价值的破坏——以Thurman猫一杯“巴黎秦朗丢作业”事件为例

    刘昕 (作者)
    131-136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50
  • 战争、表演与性别:女性视角下《一把青》的创伤书写与叙事重构

    毕博, 韩星晨 (作者)
    126-130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391
  • 以姐妹之名:论《她乡》杂糅的共同体迷思

    古帆 (作者)
    118-125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29
  • 论杨义《京派海派综论》的研究方法

    丁璇 (作者)
    114-117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515
  • 论新诗美学范式的重建——兼评《新诗美学范畴与诗美艺术》

    马兴艳 (作者)
    108-113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328
  • “可能的地图”与隔绝的“桃花源”:钟怡雯散文中的“隔离性”地理空间

    方立娟 (作者)
    103-107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24
  • 数字红楼传播的二律背反与破局——以“只有红楼梦”为例

    柯佳超, 刘希彤, 李乐妍, 金佳怡, 崔迈文 (作者)
    91-97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70
  • 论张炜《古船》的创伤记忆书写

    尹巧云 (作者)
    98-102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202
  • 苏轼诗文可证道——江谦《东坡禅学诗文要解》的编注理念及其价值

    潘婷 (作者)
    87-90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516

历史与哲学

  • 新时代人民观的逻辑意蕴与实践导向

    张雪, 周小红 (作者)
    147-151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4.480
  • 特色小镇建设对人口流出区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以长官杂技小镇为例

    毛翰臣, 杨开路, 赵文娟 (作者)
    152-160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82
  • 从《新小说》探析中国近代小说启蒙思想的生成

    宋朝红 (作者)
    142-146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32
  • 论《查理十二传》《哲学通信》与伏尔泰史学思想的形成

    翟若朴 (作者)
    137-141
    DOI: https://doi.org/10.71411/rwxk.2025.v1i3.408